大栗港农业升级延链跨入“新赛道”

来源:凯迪网 时间:2023-08-11 09:23:01


【资料图】

益阳日报全媒体讯(记者 卢静 通讯员 蔡荣)8月8日,记者走进桃江县大栗港镇“湘籽油业”生产车间,只见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,本地油菜籽、茶籽经过现代化设备加工后,变成了一瓶瓶食用油,工人们将成品打包,搬上大货车,发往长沙等地。近年来,大栗港镇一批致富带头人和回乡创业青年,依托本地丰富的稻米、油料作物和竹林资源,发展现代加工产业,全镇形成了以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为龙头、众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基础的加工业集群,今年上半年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.14亿元。

大栗港镇是比较典型的山丘区,山林资源丰富、田土面积大,出产丰富的稻米、油料作物和南竹用材,过去加工业不发达,农业生产一直在低水平循环。近年来,大栗港镇聚焦资源禀赋,以“基地化、现代化、绿色化”为目标,发展农产品加工,推动一产业向二产业延伸,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。以原有的100余家家庭农场、合作社为基础,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现代加工业,推动优质资源向优良产品转化,坚持以创新技术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。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,加强与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的紧密合作,形成规模连片、标准统一、良种良法的原材料生产基地,推动农业发展走上“新赛道”。

刘志成过去开过小榨油厂、搞过小作坊,常面临销售难的困境。2020年下半年,他联合本地几名年轻创客引进先进设备、注册品牌,成立“湘籽油业”加工企业,和本地及周边农户、合作社签订原材料供应合作协议,转型升级后经济效益明显提升,今年上半年产值就达1500万元。

思路决定出路。不只“湘籽油业”,同样是本土成长起来的“三农米业”,近年也发展迅猛。“合作社按照客户需求种植相应品种,这样既能保障农户利益,也能确保企业产品质量。”“三农米业”负责人熊元志说,企业主打的粒粒香等3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,深受市场欢迎,推行订单式农业后,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关,优良品种在市场上畅销,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2800余万元,预计全年产值可达3400余万元。

和刘志成、熊元志做“田文章”不同的是,青年创客周泽仁瞄准了丰富的竹资源。周泽仁是三堂街镇人,却在大栗港镇扎根,专心研发“以竹代木、全竹利用”项目,他的企业主打加工各类竹签、一次性筷子,产品销往欧美、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。去年下半年,企业利用竹头最嫩的部分研制咖啡棒,今年上半年,已向国外输送咖啡棒1224立方米,产值600万元左右。

为支持现代加工产业,大栗港镇加大对绿色生产、基地建设、人才引进、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,整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成功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7个,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;平均每年新修林道约50公里,四通八达的林道连接了每个山头,解决了竹子下山难的问题;在土地流转、资金补助、担保贷款、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好服务,让投资商来得了、留得下、能发展。“我们依托农村特色资源,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、产业优势,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活力。”大栗港镇党委书记王锋说,目前,以“米儿农场”为龙头的电商产业逆势上扬,德茂园村的竹材初级加工及竹屑生物环保颗粒建设项目稳步推进。全镇发展规模农业企业10余家,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。

关键词:

  
  • 未满19岁的人贩子惊呆网友 拐卖团体年轻化值得社会深思

    未满19岁的人贩子惊呆网友 拐卖团体年轻化值得社会深思
  • 315曝光现榨果汁引发关注 食品行业卫生漏洞还须及时补上

    315曝光现榨果汁引发关注 食品行业卫生漏洞还须及时补上
  • 达达去年增收不增利受关注 净亏损额为24.711亿

    达达去年增收不增利受关注 净亏损额为24.711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