瞭望塔 | 网上互送“特产盲盒” 考验诚信底色

来源: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时间:2023-08-30 14:32:13


【资料图】

近期,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起“特产盲盒”的风潮。山东大哥豪寄35斤特产暖了网友的心,但有人欢喜有人忧,有人向网友寄去几百元的特产,最后只收到两包纸巾,也有人刚寄出东西就被对方拉黑。

“特产盲盒”的规则很简单:互不相识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达成交换意愿后,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美食特产,邮寄给对方即可。人们参与这项活动,为的不仅仅是几包特产,比特产更宝贵的,是以物体媒介来交流情感的方式,也是与陌生人将心比心的情谊与默契。

诚意满满的特产互换,既能促进社交,还能侧面宣传家乡。但从网友反馈来看,实则有人欢喜有人忧:有人回寄两包纸巾,敷衍了事;有人单方面拉黑网友,便宜占尽;有人套取隐私信息,意图诈骗……“特产盲盒”开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,不仅伤人感情,造成信任危机,还隐藏着更大的骗局和安全风险,再加上受骗后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等维权难题,看待“特产互换”火热,仍须回归理性。

互换特产,虽靠人情,但不能被人“空手套白狼”。最直接的方式是,双方事前与对方约定好交换物品的价格区间,选择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。尽管这听上去有些“不近人情”,但其实必不可少——人们不会因物品价格差距太大而出现心理落差,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虚假订单、恶意邮寄。进而,倘若“明码标价”能够形成风气、契约精神,那么人们在互换特产时,会有更多不失礼貌又稳妥可信的安全保障。

互换特产,虽属自愿,但不能让人“花钱买教训”。“特产盲盒”这一网络社交新模式刚兴起并流行不久,规范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,难免让别有用心之徒钻了空子。“互换式交友”的前提是信任,然而安全不能全凭“信任”。治理特产邮寄乱象,除了强调个人要提高警惕、仔细甄别,也要通过法律法规划定红线,让靠套路骗人的、牟利的不法分子认知到,“骗”来的特产吃不得,老路也已经走不通了。

总而言之,对于“特产盲盒”,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。无论是骗来的、耍赖得来的都是一时的,“互寄风”新玩法背后不变的是人们心灵的诚挚交流。想要玩好玩透、转忧为喜,既需要个人意识、监管规范等多方面跟上,让其在法律与道德双轨上并行,同时,也要以理性、客观的眼光,擦亮诚信底色,守好人间善意,灭一灭乱象虚火。

扫码看相关报道

正观新闻·郑州晚报评论员 韩静

《郑州晚报》版面截图

关键词:

  
  • 未满19岁的人贩子惊呆网友 拐卖团体年轻化值得社会深思

    未满19岁的人贩子惊呆网友 拐卖团体年轻化值得社会深思
  • 315曝光现榨果汁引发关注 食品行业卫生漏洞还须及时补上

    315曝光现榨果汁引发关注 食品行业卫生漏洞还须及时补上
  • 达达去年增收不增利受关注 净亏损额为24.711亿

    达达去年增收不增利受关注 净亏损额为24.711亿